为积极响应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双碳”战略号召,依托教育部A+学科、世界ESI排名第三的材料学科优势,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联合经济与管理学院申报的《〈能源-双碳-管理〉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探索》案例(完成人:肖小玲、张天然、唐韵、段宏波、陈广超),成功入选“2024年高校双碳实践育人典型案例”。该案例标志着国科大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复合型“双碳”领军人才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面对清洁能源和“双碳”战略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国科大材料学院充分发挥科教融合特色,整合顶尖师资与科研资源,创新性将能源材料核心技术与碳汇管理、资源环境经济学深度融合,致力打造《能源-双碳-管理》本-硕-博贯通培养标杆课程。课程以“双碳”目标为驱动,引入碳价市场视角,融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能源-经济-环境(3E)复杂系统集成建模、能源系统优化等前沿内容,在全社会低碳转型框架下设计教学场景,实现理论性与实操性、创新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自2010年开设《新能源材料与技术》(校级优秀研究生课程)、2016年开设《能源材料》(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以来,相关课程已累计培养学生超千名。授课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前沿技术和重大项目引入课堂,利用学院先进科研实验室开展配套实验,并与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和职业素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新能源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全面培养学生学、思、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院还开设本科生课程《产业创新实践》,带领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交流,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团队成员多次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霍英东青年科学奖、北京市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等荣誉,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面上等重大项目,实现教学与科研相长、相互促进。同时,课程还将“两弹一星”精神为代表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其中,让学生更深刻体会科学家精神,树立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此外,依托教学案例形成的“宏愿3E碳中和”平台产生了一定的行业应用价值。自2022年上线以来,已被云南省、成都市等地方政府及超过1000家企事业单位广泛应用,累计访问超100万次,完成企业碳核算超10000次。平台服务对象涵盖国家电网、中国石化、中国核能、中能氢储、华为、比亚迪等企业,以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信通院、中国国际商会等机构,为国家和地方“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
如今,《能源-双碳-管理》贯通培养模式已取得较好成效。课程主要面向国科大本、硕、博学生,目前已吸引多名本科生深度参与新能源科研项目,并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本科生启研计划”资助。未来,课程还计划向全国重点高校“双碳”类专业推广。
国科大材料学院联合经管学院《能源-双碳-管理》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案例成功入选“2024年高校双碳实践育人典型案例”,彰显了国科大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在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的使命担当。该案例为全国高校“双碳”领域实践育人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国科大方案”,将持续为我国能源革命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输送高素质复合型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