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204党团支部联合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
(图/胡尊浩 文/张阳宇)
2023年4月16日上午10点-12点,材料学院1204党团支部联合参观了空气中爆炸激波实验场遗址和“两弹一星”纪念馆。
上午9点半,在清点完人数后同学们向着纪念馆所在的位置出发,天气很晴朗,道路两旁的景色也很好,到处都盛开着花。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参观了空气中爆炸激波实验场遗址。伴随着讲解员绘声绘色的描述,我们走过了一片片曾进行爆炸实验的土地、一座座已经废弃的平房、一件件充满历史感的器材、一幅幅闪耀着“两弹一星”元勋光辉的书法作品,眼前仿佛重现着一位位实验人员在这里平淡却又意义非凡的研究生活。
接着我们来到了后山的“两弹一星”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朴素而洋溢着时代气息的平房,墙上斑驳的标语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荣光焕发的历史。
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我们依次参观了“两弹一星”主题事业展与“两弹一星”历史人物展。事业展展出了20世纪50-70年代我国“两弹一星”(即原子弹和氢弹、导弹、人造卫星)研制过程中的各种照片、文件、文物和模型等数百件展品,系统阐述了中国科学院参与“两弹一星”事业的历程。馆内的许多内容都是保密的,就像那些为“两弹一星”事业付出青春的许多科研人员一样,在那个时代,他们的姓名、他们的工作甚至他们的存在都成了秘密。到今天我们才知道,幽静的山谷,也曾有巨龙的声音。
历史人物展展示了二十三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形象与事迹。坚持归国的钱学森、冲在一线的邓稼先、飞机失事不忘护住资料的郭永怀......这些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无一不令人动容。这种感动不仅来源与他们在科技事业上的攻坚克难、不断探索,更来自于他们伟大的精神世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放弃了更高的薪资待遇、更好的学术条件,而选择了在戈壁滩、在深山里隐姓埋名,将最美好的岁月交给科学、交给国家,如果没有绝对赤诚的爱国之心,很难做到这些。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隐姓埋名,只为家国。我们在惊叹花朵之美丽时却往往注意不到它盛开之前的模样。每一位为两弹一星事业奉献青春、智慧,不计名誉、地位的科学家正是努力让这样一朵名为“国防梦”的花绽放。我们看到了,世界看到了,花绽放在茫茫戈壁,绽放在幽深山谷,绽放在广袤宇宙,绽放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里。“国有疑难可问谁,强国一代有我在!”老一辈科学家们不畏艰苦、淡泊名利、坚韧不拔、一生为国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传承,练就过硬本领,立科技报国志,让青春在新时代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附部分同学参观感想:
“1949年中国刚刚成立,一穷二白的中国,需要发展自己的军事科技力量。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大批的海外留学生,爱国青年,投入到中国的国防建设中去。而23位两弹元勋就是其中优秀代表,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书写出了中国国防事业和科技行业发展的壮丽的开端。为中国国防事业科技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身为科研工作者的我们,应当追随他们的步伐,学习他们的精神,为中国科技崛起而奋发图强。”
——赵放
“高低错落的红色小屋,用混凝土砌成的雷管库,爆炸场上厚厚的一堵墙,这些旧物留下了前辈们的足迹,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他们辛勤工作的画面。二十三位“两弹一星”元勋的事迹,无名英雄的头像,他们的身影不曾远去,他们的精神永远流传。在自己的科研岗位不懈奋斗,能够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做一点事,是激励我不断前行的目标。”
——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