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岂应留白,岂可负了那斑斓岁月

(材料学院  贺敬贤)

       科学家的人生不应苍白无力,而应当是色彩斑斓的丰富人生,那么创新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便不必刻意追求。正如大唐盛世,人人写诗作画,抒散心声,自述人生的真谛。诠释人生,自己来!如此美好的人生,创新又何难之有?

       作为身处肩负伟大复兴光荣使命的时代青年,自然岂能置身事外!

       问君何来此感?

       此感,源自最近做的光电技术实验。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我偶然窥见著名科学家托马斯·杨的生平记录,不禁被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启发,一扫前尘。心中荡然,浩浩乎,心绪畅然,茅塞顿开,明白了人生价值的实现乃是科学的价值体现。这里所指的“人生”,有你、有我、也有他的人生,亏欠人生岂是科学家的所为?

       干涉技术和干涉仪在光学测量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以光波波长及其细分为尺度进行的测量具有很高的测试灵敏度和准确度,并且扩大了量程范围,作为传感器敏感元件的原理的基础,在精密测量、精密加工和实时测控等诸多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而如此,重要的发现发明正是有着传奇经历的托马斯·杨做出的。

      物理光学领域的研究是具有开拓意义的,他第一个测量了7种光的波长,最先建立了三原色原理:指出一切色彩都可以从红、绿、蓝这三种原色中得到。这一发现为后来,各种彩色显示设备的成功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包括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LED“蓝光之父”的研究初衷也正是基于此而产生的。而他还是目前已经为众人所知的历史中,最早演示光的干涉现象的人。他用点光源照明双狭缝产生了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迈克尔逊用干涉仪以波长643.85nm的镉红谱线(注意!这一波长与常规实验中常用的氦氖激光器的激光波长极为接近)与国际米原器作比对,致使后来用光波波长定义“米”。这在工业以及科学研究领域统一测量标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此贡献卓越的科学家,绝非苦行修炼的修道士,而是一位畅游世事的成功者。

       1773年6月13日,托马斯•杨出生于英国萨默塞特郡米尔弗顿一个富裕的贵格会教徒家庭,是10个孩子中的老大。14岁之前,他已经掌握10多门语言,包括希腊语、意大利语、法语等等,不仅能够熟练阅读,还能用这些语言做读书笔记;他不仅阅读了大量的经典书籍,在中学时期,就已经读完了牛顿的《原理》、拉瓦锡的《化学纲要》以及其他一些科学著作,才智超群。杨26岁时,著名的罗塞塔石碑被发现。石碑上刻了三种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古埃及通俗文字和希腊文。首先阐释这些象形文字的人是法国人商博良,但杨却是把碑文的译文发表成书的第一人。19岁时,杨来到伦敦学习医学,和当时所有的欧洲学子一样,他极力打入上流社会,经常拜访政治家伯克、画家雷诺兹以及贵族社会的一些成员。 1794年,杨21岁,由于研究了眼睛的调节机理,他成为皇家学会会员。1795年,他来到德国的格丁根大学学习医学,一年后便取得了博士学位。1797年他进入剑桥大学埃马努尔学院。在同一年,他继承了他的叔祖父遗产,理查德布罗克尔斯,这使他经济上的独立, 1799年完成学习的时候,他已经读完了一些著名数学家关于振动弦的著作,并进行了深入钻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理论,不过后来他发现他所提出的理论已经有人提出过。这是杨在理论研究领域初次展露才华。 1801年杨教授在皇家学会,被任命为自然哲学(主要是物理学)。

       如此才学卓著的能人,若在当世,势必称其为“牛人”、“学霸”之类,然而他又不仅仅是学院式的才子佳人。他还曾是英国医生、物理学家,光的波动说的奠基人之一。他不仅在物理学领域领袖群英、名享世界,而且涉猎甚广,光波学、声波学、流体动力学、造船工程、潮汐理论、毛细作用、用摆测量引力、虹的理论……力学、数学、光学、声学、语言学、动物学、埃及学……他对艺术还颇有兴趣,热爱美术,几乎会演奏当时的所有乐器,并且会制造天文器材,还研究了保险经济问题。而且托马斯·杨擅长骑马,并且会耍杂技走钢丝。

       是的,你没看错,他还会“走钢丝”。想必当今少有科学家由此特长吧?

       他作为英国科学家、医生、通才,曾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哈哈,只有丰满的人生,才能酝酿出充实的生活,也才有了科学的创造力。创造的动力来自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创新,不过是蓬勃生命力的外在表现。若是死气沉沉,是无论如何也极难发挥生命力,做出创新成果的。因为他失去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对生活的欣赏,进而对所处世界的欣赏。那样的人生是苍白的,我想,这与任何人的初衷都是相悖的。我们只有不忘这“初心”,才能牢牢把握人生的真谛,用自己的行动,在斑斓的人生岁月里,诠释自我,活出本色!

       恰处青春之时的我们,需要盛放,若在所谓的“追索科学”的过程中,丧失了自我,丢失了本色,又岂能尝出这人生的滋味,明白这世事的道理。这与科学的初衷想必也是有所枉误的。科学应成为我们通达美妙境界的拄杖,助我们看清前路,脚踏实地,人生不应在遗憾中度过,岂应留白,辜负了那斑斓岁月?

       近来,风景怡然,京都佳景,美得大气漫然。有所感慨,心声驻录于此。与君共感,若能启发,实乃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