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纪念

—记材料学院1209班参观“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撰稿:王龙龙;摄影:王晓猛)

       “两弹一星”事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感悟这段历史,传承“两弹一星”精神,10月24日上午,材料学院1209班党支部和班委组织全班同学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在学生志愿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先后参观了中科院与“两弹一星”事业展厅、中科院“两弹一星”历史人物展厅和中科院早期学科历史展厅。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亲眼目睹了“两弹一星”理论计算中使用的手摇式计算器、核爆试验场观测中使用的测量仪器、东方红1号卫星携带的无线电信标机、赵九章先生就发射人造卫星问题写给总理的信等这些以前被深藏的“文物”。在志愿者的讲解下,同学们不禁又回忆起那段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打破核大国的讹诈与垄断,为了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老一辈科学家和广大科研人员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风餐露宿,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在这个外貌如旧的展馆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其中有17位曾在中科院工作,他们开拓了我国原子弹、氢弹、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卫星事业;也可以看到一大批在科研一线奋力拼搏的科技工作者,他们中许多人的贡献乃至姓名是第一次公开披露。

       通过此次纪念馆之行,进一步弘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学习了老一辈科学家们不畏艰难、淡泊名利、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相信在老一辈科学家的感召之下,同学们定会努力学习,潜心科研,成为像他们一样的科技大师和尖子人才,为我国科技事业的跨越发展,早日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做出贡献。

       据悉,在“两弹一星”事业中,中科院动员全院力量,先后投入40多个单位、170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开拓了我国原子弹、氢弹事业,参与了导弹运载火箭事业,奠定了人造卫星事业,为中华民族赢得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21位中科院院士,有17位曾在中科院工作。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缅怀参与其中并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一辈科学院人,中科院于2013年9月决定将中科院怀柔火箭发射试验基地建成“两弹一星”早期科研成果展览馆,保持当年的原貌,作为中科院的历史贡献的传承。2015年9月12日,承载着这些历史记忆的“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在北京怀柔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正式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