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1203班支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材料学院 郭玉洁)
2018年3月18日,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1203班全体同学一起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对本支部党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下午1.10,伴随着温暖的阳光,全体同学在第一食堂门口集合出发。经过了大约20分钟的山路,我们跟随孙宇伽讲解员来到了几座印刷着毛主席时期标语的红砖房面前,孙同学告诉我们,这就是“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看着大家疑惑的眼神,孙同学开始给我们介绍这几座小平房的历史。原来,这几座屋子是当年的怀柔火箭基地S2基地,在中科院白春礼院长的推动下,2013年9月开始进行内部改造,保留了外部的样式,经过两年的建造时间,2015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
之后我们随着讲解员的脚步进入了纪念馆内部。整个纪念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中国科学院“两弹一星”攻关史,这里面主要介绍了有关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究历史和背景。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两弹一星”的研究和发展,不仅仅和核物理有关系,更和其他的一些学科有密切的联系。例如需要地质学家开采铀矿作为核燃料,需要能够进行大量复杂计算的计算机来计算数据,还需要先进的拍摄设备来记录等等。在纪念馆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在当年技术发展不成熟的时候我国科学家的攻坚历史,同时在看到核弹爆炸成功的时候也感到了深深的自豪。纪念馆的第二个部分是中国科学院“两弹一星”攻关人物。在这个展厅内,我们看到了很多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以及钻研精神。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学家是被授予“烈士”称号的郭永怀先生。当时郭永怀先生因为一个新的数据坚持要乘坐飞机到北京汇报,可是没想到飞机在距北京仅400米的地方失事爆炸,唯一的幸存者说,郭先生说最后一句话是“我的公文包”。之后的搜救行动中,人们发现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尸体夹着一个公文包,公文包里的数据一个都没有丢失。值得一提的是,郭永怀先生的妻子李佩先生也是一位有着杰出贡献的人,她临终前仍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工作。第三个展馆是中国科学院早期学科奠基人。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各个学科最早的奠基人,虽然他们当中很多已经逝世,但是却留给了我们十分宝贵的财富。
在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之后,我们更加了解了关于中国科学院的历史,身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一份子,1203班每个人都十分自豪,同时也十分感慨。我们相信,这些科学家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国科大学子在科研兴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