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1203党支部开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之花在新时代绽放” 主题党日活动
(文/李欣然,图/邓丽)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创新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日,材料学院1203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了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民族团结之花在新时代绽放” 为主题的专题党日活动。

会议主旨明确,全员积极参与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深入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创新成果,引导支部成员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与生活中。全体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参与,入党积极分子也全程列席,大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为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积累理论与实践素养。

深学理论成果,把握精神内核
活动中,支部成员深入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创新成果。大家重点领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 这一重大论断,明确其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统领作用。同时,围绕 “四个与共” 的共同理念(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和 “五个认同” 的深刻内涵(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展开研讨,深刻认识到这些理念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内核与实践路径。此外,还学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理解 “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 的辩证关系,以及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 “十二个必须”,从领导力量、制度保障、工作主线等方面筑牢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追溯理论渊源,明晰发展脉络
支部成员共同追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脉络。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到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百年发展历程,大家系统梳理了理论渊源。同时,聚焦理论创新突破,回顾了毛泽东同志的民族平等团结思想、邓小平同志的民族地区发展理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的 “从多元到一体的认识飞跃”,深刻认识到这一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理论联系实际,践行使命担当
在理论联系实际环节,研究生党员结合自身特点,从学术研究、日常生活、个人提升三个维度探讨践行路径。学术研究中,大家表示要将民族理论运用到学科研究,在论文写作中体现对民族问题的关注,推动学术与民族理论的结合;日常生活里,要做民族团结的宣传者、实践者,积极参与民族地区支教、文化交流等活动,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个人提升方面,大家明确要制定学习计划,深入学习党的民族理论著作,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总结学习成果,明确努力方向
会议总结阶段,支部强调了理论先导作用,指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进步的阶梯,要通过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成果,为工作生活提供思想指引。同时,明确了后续学习提升方向,要求支部成员建立理论学习笔记,定期开展学习交流,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各自岗位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贡献力量。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使支部全体成员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意识和使命担当。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