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校支部共建活动,科学报国精神传承
4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学院1206党支部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党支部、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党支部联合组织"科技报国精神传承"主题实践活动,两校师生共赴位于怀柔雁栖湖畔的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通过珍贵文物与历史影像的沉浸式体验,追溯新中国科技自强的峥嵘岁月,感受老一辈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崇高精神。
纪念馆依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958年建设的怀柔火箭试验基地原址而建,青砖灰瓦间仍保留着当年"北京矿冶学校"的保密代号痕迹。走进序厅,墙壁镌刻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二十八字精神,在集中观看纪录片后,先辈们掷地有声的话语,瞬间将学子们拉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转过历史人物展厅转角,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肖像墙如星汉璀璨。邓稼先"许身国威壮河山"的誓言、钱学森"我的事业在中国"的赤子之心、郭永怀牺牲前仍紧护绝密文件的壮举,在声光电情景再现中鲜活呈现。
此次跨校联学活动还特别设置"科技强国青年说"环节,两校学子围绕"如果我是1958年的科研工作者"展开情景研讨。国科大硕士生郭福军的发言引发共鸣:"站在液氧液氢发动机试车台遗址上,我触摸到的不仅是冰冷金属,更是科技工作者用热血焐热的家国情怀。”
活动结束,两个支部再次合影留念,这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必将化作创新攻关的不竭动力,在新时代的科研长卷中书写新的传奇。纪念馆前的松柏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那些未完的故事。他们衣袋里揣着的,不仅是纪念馆的纪念书签,更有对"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诠释。此刻,精神的光芒,正如碑文所言,必将"薪火相传,永志不忘"。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将理论学习与交流研讨深度融合,在前期认真规划的基础上,举办了此次活动,进一步调动结对基层党组织的能动作用,着力提升“党建+”各项工作,为两校学子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建立更广阔的舞台,努力实现党建资源共享,科学发展共赢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充分展现两校党建育人成果。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支部共建,助力青年学子以优良作风投身科研报国征程。